昆明拼团购房226群(77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79人申请入群

如何解决城市内涝 专家建议昆明应再造五六个翠湖

发布时间: 2018-09-05 16:24:56

来源: 都市时报

分类: 其他楼讯


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,昆明下了好几场暴雨,每次都导致城区部分区域淹水,影响交通。对于如何减轻城市内涝,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晓云专门写过一篇推文《面对暴雨 昆明需建5-6个翠湖》,引起热议。他还表示,昆明海绵城市建设,应尽快启动屋顶雨水收集,较小的投入短时间内就可见效,可减少30%左右的径流,路面积水现象将明显减少,暴雨大雨天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也将得到改善。

建议一

再造5-6个翠湖 汛期蓄洪

郑晓云介绍:“早前的昆明河网密集、相互贯通、排水通畅,雨量正常年份一般不会淹积水。但是,随着城市的发展,小河流被掩埋,稍大一点的河流砌起堤坝、闸门限制其流速流量,一些坝塘被填平用来建楼房等,这些都破坏了昆明城市的自然排水功能。”

“在2013年前严重干旱的几年,昆明主城区基本不淹水;但是,从2015年降雨量逐渐趋于正常,在2017年还达到年降雨量1036毫米的历年最高,主城区汛期大雨暴雨导致淹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。”据统计,从2016年7月19日发生北站隧道淹水之后,之后昆明每年淹积水严重影响交通的次数已达7-8次。

站在省社科院15楼办公室窗前,郑晓云指着昆明密集的建筑群介绍:“从高空看昆明城,几乎都是建筑和道路硬地面,楼与楼之间小小的花坛不足以吸收较大的雨量,昆明城内需要更多的湖泊,来收纳雨水。比如,市政府能够下决心置换一些地块,均匀地再造5-6个翠湖,昆明遭遇大雨、暴雨的时候,就有一个吸纳雨水的空间,不至于路面淹积水造成交通拥堵。”

郑晓云研究员的理想,目前在昆明城区有所体现,比如,北市区的月牙塘公园;世纪城吉祥环、如意环;五甲塘湿地公园;巫家坝片区规划的中央公园、万达城旁的草海等,都具有这样的功能。

郑晓云认为:面对暴雨,一个完备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设计,既要注重循环导流,也要注重就地蓄洪,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重要的智慧,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价值。城市水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沟渠、人工水塘及雨水蓄积设施、水池、河流等就地吸附收集雨水,在下暴雨时形成一定的缓冲和储水能力,这些储备下来的水,可以形成城市景观,也可以部分供应城市绿化用水,缓解干旱季缺水压力。

昆明前几年在河道旁边的空地建设了一部分调蓄池,起到了良好的收集雨水、缓慢释放、减少淹水的作用。比如,位于运粮河东侧、云山路北侧的调蓄池;位于采莲河东侧、盛高大城北侧的调蓄池,使用3-4年来,2个片区都没发生过淹水的情况。

建议二

收集屋顶雨水 成本低见效快

“昆明市目前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率不到0.5%。”郑晓云表示,“大量雨季来水没储备下来,顺着管道白花花地流走了,这对一个缺水的城市来说,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。”

郑晓云介绍,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十分紧迫,建议尽快全面启动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设。昆明平均每年的降雨量是1000毫米左右,1平方米一年可收集1立方米的雨水。“假定昆明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楼顶,我们只需投入建设地面蓄水装置,即可将屋顶雨水全部收纳起来,供给绿化、洗车、洗地面之用,而减少的这三分之一的径流量,也可以不流入城市雨水管网,可减轻雨水倒灌淹没道路的情况。”

郑晓云以省社科院办公大楼为例,预估了可能产生的成本:之前的雨水管还能用的话,可在院子建设一个车位大小的地下或地面蓄水池,花费大约在5000元到1万元,每年蓄水量上千方,如果再安装水管用雨水冲厕,费用大概在3万元左右,就可减少上千方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,还可节约冲厕的上千方自来水,减少内涝、节约用水,实现双赢。

郑晓云建议,可以鼓励各家单位进行雨水收集,如各类政府大楼屋顶,各类小区屋顶都可设置雨水收集系统,将雨水导入地下蓄水池,可以供旱季的公共绿化用水等。对于居民小区建设屋顶雨水收集系统,可以采取政府出一部分资金、物管或小区居民承担一部分的方式来解决,这项工程,在雨季减少内涝、在旱季用于小区绿化浇水。

近年来,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候紊乱,干旱洪涝交替,一时难以消除,也将成为一种气候常态。郑晓云认为,昆明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,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课题,比如,如何精细化管理昆明的水资源、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,节约用水。

责任编辑: guoheng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